秦的暴政——秦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: 1、社会矛盾产生:秦统一后,百姓渴望社会安宁。秦朝统治者却忘乎所以,十余年间,不断动用民力:筑长城、修驰道、戍五岭、造阿房宫、建骊山墓等,征用劳力数百万人。丁男不足,就征发女子承担转输的苦役。秦律名目繁多,诛罚苛刻,一人犯法,亲戚邻里都要连坐。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已远远超出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。 2、社会矛盾激化:秦朝统治者是大一统的胜利者,在长期群雄角逐中积累起来的经验,并不完全适合统一后社会发展的需要。秦朝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,改弦易辙,仍一味重功利、恃酷法,最终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,造成普天之下民怨沸腾的局面。 3、统治阶级内部:秦始皇死后,少子胡亥受亲信赵高的唆使,伙同城乡里斯,篡改遗诏,夺取妄为,是为秦二世。秦二世继位后,各地的反抗起义已风起云涌,然而统治者仍忙于宫廷争斗,大肆诛杀宗室朝臣,加速了秦朝的覆灭。
回答2:
在中国第一部通史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中,就曾经分析了秦国迅速走向毁灭的原因。 认为秦王“不信任功臣,不亲近市民,废弃了仁义治国的原则,刑罚残酷,禁止典籍流传……”司马迁认为秦国在征战时和和平时期,也就是说创业和守业时应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,而他的政令却没有变化。
郡县制在今天看来是比较先进的政治制度,但在2000多年前还是应该有一个过渡时期的,秦始皇没有分封子弟功臣,也使得在秦朝出来叛乱时没有自己宗室的人出来平叛。
秦二世继位后,赵高专权,屠戮宗室,杀戮大臣,加重老百姓的赋税徭役,加重刑法,使得民不聊生,加速了秦朝的灭亡。
在班固的《汉书·诸侯王表》中,也对秦国的灭亡做出了推测。
班固认为,西周设置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分封大小诸侯王国800左右,却能够经历800年。秦始皇实行郡县制,让子弟变为平民百姓,朝廷没有了同姓骨肉的辅佐,外面也没有分土为王的诸侯为羽翼,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时候,也就没有能够勤王的人了,当刘邦和项羽都出来反秦时,秦国就迅速灭亡了。
从历史记载以及现代考古发现推测,我认为秦朝灭亡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有以下三点。
1,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南争南越,北抗匈奴,修建秦始皇陵,再加上修建长城、直道、驰道大批量基础设施的建设,没有让人民得到休息,使得老百姓生活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。
2,秦始皇继承人的问题上没有妥善处理。不管胡亥是不是秦始皇正规的继承人,事实证明他确实是秦国的掘墓人,在这一点上,秦始皇应该负有主要的责任。他应该尽早确立扶苏的继承人之位,或者就不应该选择让胡亥继位。
3,在实行郡县制这条政令上,事实证明秦始皇的决定是不正确的。虽然今天我们看历史的进程的确如此,但在两千多年前这却是不能适用的。
回答3:
1.严刑苛法
2.大兴土木
3.秦始皇用人太过猜忌
4.统一的历程太血腥,激起六国遗族的仇恨
5.秦始皇的臣子人品太低,选才标准有问题
6.“以吏为师”,造成人民普遍道德水平不够。